世纪大采风活动,是响应中央领导同志号召,启动于2000年,运行21年之久,为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体验,宣传和促进新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由首都多家全国性新闻文化团体发起,由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承办,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大型文化成果展示展播系列活动。
 
内容详情 ————
采风聚焦
乔晓光:钟情于民族活态文化的守望者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37天前 | 269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中强调了非遗进校园、传承人进课堂,可以说非遗进入到了一到九年级全部的教材,让非遗得到了极大的普及,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原主任、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乔晓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

“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中强调了非遗进校园、传承人进课堂,可以说非遗进入到了一到九年级全部的教材,让非遗得到了极大的普及,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原主任、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乔晓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

乔晓光:钟情于民族活态文化的守望者

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原主任、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乔晓光

  乔晓光可谓身兼数职,除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之外,他还担任着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委会委员、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修订专家等职务。2023年,乔晓光先后奔赴河南洛阳、三门峡地区调研了民间美术传承现状及高龄传承人的抢救性发掘记录情况,后又赴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江苏南通大学等高校,调研民间美术课程教学情况,为调整修订他主编的《中国民间美术》教材做准备,该教材于2023年6月入选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材。用“永远在路上”来形容乔晓光一点也不夸张,而这些,或许也只是他多年来从事民间艺术、非遗保护工作的一个侧影。

乔晓光:钟情于民族活态文化的守望者

乔晓光在乡村调研

  三十多年来,乔晓光坚持实践以树立本土文化精神为主旨的艺术探索之路,从事多媒材艺术创作。1986年开始,他持续考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乡村民族民间艺术,关注乡村社区文化传承现状,长期从事中国民间美术及非遗传统的研究与教学。同时,作为一位艺术家,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并以人类文化遗产主题的现代剪纸创作参与国际的艺术交流。

  乔晓光热爱剪纸这项民间艺术。说起他和剪纸的缘分,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他初到河北衡水——武强年画的发源地,乔晓光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又接触到了陕北剪纸,他为此深深着迷。在他看来,剪纸不仅是农民与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更蕴含着现代感。“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人民自我表达、信仰寄托与情感流露的生动载体。”乔晓光认为,民间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作品本身,更在于作品背后的创作者与文化空间,民间艺术品要见物见人,通过作品看到背后的创作者,看到她们的命运、情感与艺术的关系。这些深刻的见解与多年的深入田野调查、学术研究,也为他主持中国民间剪纸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他还主持了“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并在16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对29个民族的基础田野调查。他主持了丝绸之路区域剪纸调查项目,并完成新疆吐鲁番至陕西陇县区域沿途多民族剪纸传统调查。2023年起,乔晓光开始进行丝绸之路东段沿途多民族村社剪纸传统调查成果的图书出版撰写工作,60多万字的调查报告及专著调整修改工作也正在完成当中。日前,他主编的《世界剪纸艺术——不同国家的剪纸传统及其艺术形态》欧美卷正式出版,这套图书从英、法、德、乌克兰、日、韩六种语言翻译整理而来,详细介绍了20个国家的剪纸艺术形态和基本文化信息,全面展示了一个文明多元的剪纸艺术世界,更从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角度探讨了剪纸艺术的文化认同与传播。

乔晓光:钟情于民族活态文化的守望者

乔晓光在学校推广宣传非遗剪纸

  新世纪初以来,乔晓光在教育领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学科创建。2002年5月,乔晓光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建国内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03年1月1日他联合了北京相关高校策划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青年文化遗产日”。他提出了“活态文化”“少年非遗”“民族美育”等文化实践理念,著有《活态文化》《本土精神》《沿着河走》《村庄里的艺术》等著作。他深知,培养年轻一代对非遗的认同与热爱是传承工作的关键。因此,他积极倡导将非遗纳入教育体系,让传承人走进课堂,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非遗的魅力与价值。这一举措不仅向青年一代普及了非遗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如今,乔晓光依然在为非遗保护、传承、教育事业奔走疾呼,著书立说。在乔晓光看来,非遗的本质就是生活本身。它是一代代生命对传统文化的接纳、认同、尊重与热爱。他表示,“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让大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也让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互相对话,使人们能看到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见文化,见这个民族。“越是民族的,越是本源的;越是融合的,越是世界的。”他坚信,只有让非遗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与意义,才能让非遗在中华大地上薪火相传,赓续永存。


  • 25 2025-04

    起舞天山下的江淮少年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

  • 25 2025-04

    湖南乐之书店:“千店千面”的城市文化新空......

    世界读书日这天,在与长沙烈士公园为邻的乐之书店长沙一中店,读者们像往常一样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店内时不时传来翻书声,窗外一片翠绿。

  • 21 2025-04

    绣娘肖瑶:用青春焕新家乡非遗

    26岁的肖瑶是桃源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2020年,大学毕业后的肖瑶回到家乡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创办“齐绘绣庄......

  • 21 2025-04

    山村健康守护人:33年干好一件事

    云南省腾冲市中和镇大村社区,黄爱玲用33载光阴生动诠释着“乡村医生”的真义。1975年出生于贫寒农家的她,曾因拮据放弃了卫校求学的机会,后以师承方式走上乡村医师......

  • 15 2025-04

    十年驻村路 山村换新颜——记广西桂林全州......

    村民们口中的“老莫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驻村第一书记莫日发。今年将退休的他,再次被乡亲们盛情挽留。而这样的场景,在2019年、202......

  • 03 2025-04

    从非遗到文创 木雕“守”艺人闯市场

     这几天,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的李宝峰正在策划创作大型木雕《英雄礼赞》,为争取自由、不畏生死的东北抗联将士画像。走进北安木雕艺术馆,一件件精雕细刻的木雕让人目不......

  • 03 2025-04

    田建:当好“非遗大市”的非遗守护人和破圈......

    陕西渭南,深厚的文化资源孕育了当地璀璨多样的民间文化。在这一“非遗大市”,有这样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

  • 03 2025-04

    苏秀兰 让绒喜花为现代生活增色

    绒花,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天津杨柳青尚氏绒喜花制作技艺是由北派绒花制作技艺传承演变而来。清朝时......

  • 24 2025-03

    助力数字经济 打造云原生界的“海底捞”

    在即日举行的青云科技媒体沟通会上,青云宣布QKCP企业级容器平台v3.2版本重磅升级。青云QingCloud 容器平台资深产品经理于爽介绍,QKCP(Qin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