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大兴安岭深处,鄂伦春族的歌声穿越山林,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赞达仁)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23“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关金芳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赞达仁)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23非遗年度提名人物关金芳
鄂伦春,意为山岭上的人。鄂伦春族没有文字,依靠传说、谚语、绕口令等口头文学让民族文化得以延续至今。老一辈的鄂伦春族人民,白日里或穿梭林间狩猎,或耕耘田畴劳作,至夜幕低垂,则围炉而坐,通过口耳相传讲述着自然的奥秘,吟唱着英雄的赞歌,也让鄂伦春族民歌在岁月的长河中悄然孕育。
关金芳出生在大兴安岭呼玛县白银纳村的一个鄂伦春族猎民家庭,从小在长辈的耳濡目染下接触鄂伦春族民歌,太爷爷关珠路托是她的民歌启蒙“老师”。“太爷爷非常注重天文知识的教育,晚上的时候他领着我们去看星星,告诉我们天体的运行轨迹,就像鄂伦春族民歌里唱的,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一直唱到宇宙。”关金芳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金芳对鄂伦春族民歌的兴趣日益浓厚,会唱的民歌也越来越多。2003年,中国音乐学院启动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建设”项目,搜集和录制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北方民族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天彤找到关金芳,请她帮忙录制鄂伦春族民歌。工作间隙,张天彤问关金芳:“您有没有统计过您一共会唱多少首鄂伦春族民歌?”这句话点醒了关金芳,她意识到如果想把鄂伦春族民歌传承下去,仅仅靠她一个人是不够的,传承工作必不可少。回到家后,关金芳开始着手整理自己数十年积累的鄂伦春族民歌,截至目前,她已经搜集整理了1260余首民歌,“我作为鄂伦春族后代,我有责任有义务把老人们传给我的歌传承下去。”关金芳说。
2006年,关金芳成立了“白银纳鄂伦春民间艺术团”。多年来,她始终站在民歌传承的最前沿,致力于鄂伦春族优秀传统民歌的保护与弘扬。她通过精心记录曲谱,实施抢救性措施,确保了这些民歌得以保存;她还编排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并带领团队奔赴各地演出,使鄂伦春族民歌登上了更为宽广的艺术舞台;此外,她积极向年轻一代传授技艺,确保鄂伦春族民歌文化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关金芳和鄂伦春族孩子们
谈到鄂伦春族民歌的保护与发展,关金芳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一次小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关金芳受邀教唱鄂伦春族民歌。面对来自五湖四海、满怀好奇的小学生,她运用自己多年精心归纳与整理的教学方法,仅在短短半小时内,便引领孩子们学会了一首悠扬动听的童谣。目睹着学生们齐声高唱,那稚嫩而充满活力的声音回荡在空中,甚至有孩子兴奋地跃上讲台与她合影,关金芳的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欣慰与喜悦。“什么是幸福?当我所做的一件事被大家认可,而且大家愿意学的时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关金芳动情地说道。
除了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本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她还尤为重视对民族文化理论的深度掘进。这些年来,她沉浸于鄂伦春民族文化的浩瀚海洋,以深刻而细腻的笔触,对其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剖析,并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分量的论文,诸如《论鄂伦春民族干部培养选拔的战略地位》《探析鄂伦春民族语言拯救的深远价值》《传统文化重构对鄂伦春族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等,通过对鄂伦春民族文化的深度理论探索,为鄂伦春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而深厚的基石。
当暮色笼罩兴安岭,新一辈鄂伦春孩子唱起悠扬的鄂伦春族民歌时,关金芳总会想起父辈的话:“我们的歌是自然赐予鄂伦春族的礼物,只要还有人会唱,鄂伦春族的文化就会永远延续下去。”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
世界读书日这天,在与长沙烈士公园为邻的乐之书店长沙一中店,读者们像往常一样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店内时不时传来翻书声,窗外一片翠绿。
26岁的肖瑶是桃源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2020年,大学毕业后的肖瑶回到家乡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创办“齐绘绣庄......
云南省腾冲市中和镇大村社区,黄爱玲用33载光阴生动诠释着“乡村医生”的真义。1975年出生于贫寒农家的她,曾因拮据放弃了卫校求学的机会,后以师承方式走上乡村医师......
村民们口中的“老莫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驻村第一书记莫日发。今年将退休的他,再次被乡亲们盛情挽留。而这样的场景,在2019年、202......
这几天,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的李宝峰正在策划创作大型木雕《英雄礼赞》,为争取自由、不畏生死的东北抗联将士画像。走进北安木雕艺术馆,一件件精雕细刻的木雕让人目不......
陕西渭南,深厚的文化资源孕育了当地璀璨多样的民间文化。在这一“非遗大市”,有这样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
绒花,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天津杨柳青尚氏绒喜花制作技艺是由北派绒花制作技艺传承演变而来。清朝时......
在即日举行的青云科技媒体沟通会上,青云宣布QKCP企业级容器平台v3.2版本重磅升级。青云QingCloud 容器平台资深产品经理于爽介绍,QKCP(QingC......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sjdc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