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宇,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骨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突破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在国际上首创“微创化腰椎前路重建手术”“自体骨痂移植技术”等先进技术,研发完全知识产权的骨质疏松早期筛查诊断技术,在上海华山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十余家国内知名三甲医院推广应用,是骨质疏松领域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的主要发明人,为发展祖国医学事业和保障人类生命健康作出了不凡贡献。
硕果累累 实现“零的突破”
作为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终身会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胸腰椎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钱宇勤奋刻苦、作风踏实、追求卓越。历经十数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他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不断突破卫生健康领域的学术高度。他先后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和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
潜心研究 挺起民族“健康脊梁”
取得西澳大学博士学位的那一天,钱宇接到了导师和学校留澳工作的盛情邀约,但他婉言拒绝了。因为,他深深眷恋着祖国母亲,他知道,唯有站在祖国的土地上,才能尽情释放自己的能量和光华。
归国后,钱宇的临床应用能力更加娴熟。他聚焦疑难病例、追踪前沿技术,致力于退行性脊柱疾病和骨质疏松诊疗策略的创新,让更多的老年患者挺起了脊梁。他创新开展的微创化腰椎融合重建技术、胸腰椎骨折微创三维复位技术和自体骨髓细胞移植诱导骨再生技术等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研究成果在 《J SPINAL DISORD TECH》《ORTHOP SUR》《EUR SPINE》发表,并在全国十余个省市广泛推广应用。钱宇团队致力于老年病人的脊柱微创化手术,为老年人的脊柱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钱宇团队在国际上首创的“微创化腰椎前路重建手术”极大地提高了老年脊柱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国际权威脊柱外科杂志《Clinical Spine Surgery》发表论文后,这一充分体现原创性和科学性的手术视频又应邀在《Orthop Sur》官网上线,成为全世界骨科医生学习的手术教程。其后又多次在国内外学术大会上报告。目前,这个原创的手术已成为业内经典手术方式。
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病人往往愈合困难,当时我国又面临着促进骨折愈合的技术和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的问题,促进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技术成为“卡脖子”技术瓶颈。钱宇团队潜心研究,开发出“自体骨痂移植技术”等创新技术,突破了国外同行对我国的技术封锁。针对骨质疏松早期筛查诊断技术难题,钱宇团队研发了一种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早期筛查技术。上述技术目前已在上海华山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十余家国内知名三甲医院推广应用,应用人数超过3000例。上述技术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提升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水平,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的失败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打破垄断 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钱宇对基础医学研究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为此甚至可以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并且必须要做到极致。比如他带领研究团队所做的骨质疏松领域的系列科研项目,在经历了漫长坎坷的过程后,最终收获了累累果实。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精准治疗的分子靶点和靶向治疗药物一直以来都被国外所垄断,成为我国“卡脖子”的技术难点和痛点。钱宇团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揭示了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一个枢纽型的靶点。针对这个治疗靶点,钱宇团队又在传统中药筛选出一系列具有靶向调控作用的药物。钱宇领衔的研究团队多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省公益基金等立项支持。多项研究攻克了骨再生领域难题,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钱宇多次应邀在ASMR、联合生物医学大会等国际学术大会上作专题发言,并获WABRI、BEST POSTER等国际大奖,引起了UWA News、Uni View等国际媒体的关注,被予以专题报道。他主持科研14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率领科研攻关团队获得成果奖励10项,包括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省医卫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项和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
倾囊相授 培育人才团队
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钱宇制定了科学的近期和长期培养规划,引领学科团队的进步与发展。他培养了一支病人信赖、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一批德智并进的未来医学精英,并带领团队创建了省市共建医学重点学科、市重点创新团队和市医学重点学科,在各类考核评估中评价优秀,为本地区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经过多年的培养,钱宇的多名学生已经成为临床科和研兼修的医学中坚力量。他的学生中既有能为病人解除痛苦的临床专家,又有能独立承担多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的青年医学科学家。钱宇说,每每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进步,总是比自己取得成绩还高兴。
钱宇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他希望自己能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带给绍兴,尽力提升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出更多有技术的年轻医生。
临危受命 扛起抗疫重任
2021年12月,上虞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钱宇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在24小时内完成城市核酸基地的紧急扩容,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绍兴速度”,使核酸日检测能力从5万管扩大到10万管,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他组建和培训了200人的应急队伍,合理调配人员,优化流程,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在绍兴市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疫期间,医院先后派出500多位医务人员驰援上虞。钱宇作为工会主席,第一时间想到要做职工群众的坚强后盾,于是迅速组建“绍医抗疫后援团”,搭建了一个 900多人参加的职工互助平台,致力于克服一线医务人员面临的各种困难,努力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有效凝聚职工力量、共克时艰。据不完全统计,后援团自发为同事筹集物资3500余件,帮助运送物资30批次约8000多箱,帮助职工解决困难500余人次,有效缓解了抗疫一线的后勤保障压力。《浙江工人日报》、浙江省总工会、绍兴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对后援团的事迹纷纷进行了报道和经验推广。
不忘初心,肩负使命,钱宇以及他带领的医疗团队怀着对医学的敬畏和对病患的深切关怀,满怀激情、倾尽全力,占领了一个个技术制高点,攀越了一座座医学高峰,创造了一项项令人惊喜的成果,为广大患者带去了最好的健康保障,为祖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不凡贡献。医学世界充满未知和挑战,钱宇不会停歇追寻梦想的脚步,他始终是一名精英医生,亦是富含人文情怀的健康使者。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
世界读书日这天,在与长沙烈士公园为邻的乐之书店长沙一中店,读者们像往常一样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店内时不时传来翻书声,窗外一片翠绿。
26岁的肖瑶是桃源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2020年,大学毕业后的肖瑶回到家乡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创办“齐绘绣庄......
云南省腾冲市中和镇大村社区,黄爱玲用33载光阴生动诠释着“乡村医生”的真义。1975年出生于贫寒农家的她,曾因拮据放弃了卫校求学的机会,后以师承方式走上乡村医师......
村民们口中的“老莫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驻村第一书记莫日发。今年将退休的他,再次被乡亲们盛情挽留。而这样的场景,在2019年、202......
这几天,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的李宝峰正在策划创作大型木雕《英雄礼赞》,为争取自由、不畏生死的东北抗联将士画像。走进北安木雕艺术馆,一件件精雕细刻的木雕让人目不......
陕西渭南,深厚的文化资源孕育了当地璀璨多样的民间文化。在这一“非遗大市”,有这样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
绒花,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天津杨柳青尚氏绒喜花制作技艺是由北派绒花制作技艺传承演变而来。清朝时......
在即日举行的青云科技媒体沟通会上,青云宣布QKCP企业级容器平台v3.2版本重磅升级。青云QingCloud 容器平台资深产品经理于爽介绍,QKCP(QingC......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sjdc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