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采风活动,是响应中央领导同志号召,启动于2000年,运行21年之久,为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体验,宣传和促进新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由首都多家全国性新闻文化团体发起,由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承办,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大型文化成果展示展播系列活动。
 
内容详情 ————
采风聚焦
傅廷栋:这两个选择,我永生难忘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930天前 | 1022 次浏览 | 分享到:
傅廷栋,1938年9月9日出生于广东郁南,作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选择“学农”

谈及“学农”的选择

傅廷栋回忆说

1951年中考时

因为镇上只有一所中等专业的农业学校

傅廷栋因此成为了一名学农人

彼时

怀揣着文学家梦想的傅廷栋

并不安心于做一名农业工作者

高中毕业时

傅廷栋被分配到了广东省中山县

横栏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做技术员

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

他慢慢意识到了学农的重要性

更深切体会到了

农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1955年

珠江三角洲发生严重虫灾

近80%的粮食绝收

看到有些老农坐在田头流眼泪

傅廷栋也十分难过

作为一名年轻的农业技术员

不能为农民解决问题

傅廷栋感到非常内疚

“农业需要我们,

农业需要科学,

我应该为农业奋斗一辈子!”

自那时起

傅廷栋暗自下定了决心

1962年

傅廷栋考取了华中农学院研究生

从此开启了油菜遗传育种研究

选择杂交油菜的研究方向

在傅廷栋看来

选择杂交油菜的研究方向

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二个难忘的选择

那时候

我国油菜产量每亩只有三四十公斤

不到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

傅廷栋打算利用油菜的杂种优势

提高油菜产量

尽管这一想法很好

但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

作为油菜杂交培育的关键突破口

油菜雄性不育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

就成为全世界农学家追寻的目标

却始终未能有所突破

从1970年开始

年轻的傅廷栋便扎在田间

从上百万株油菜里一株株去找

日复一日的枯燥

和一次次的失败,

都没能磨掉他的决心

1972年3月20日

这是个让傅廷栋一生难忘的日子

在学校的一处资源圃里

傅廷栋终于发现了全世界第一个

有实用价值的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类型

由此拉开了世界杂交油菜实用化的序幕

从1985年到1994年

国际上近80%的油菜品种都由此而来

△1991年,傅廷栋(中)在加拿大召开的第八届国际油菜大会上获得国际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奖-GCIRC杰出科学家。

1991年

傅廷栋获得了国际油菜科学界

最高荣誉奖--GCIRC杰出科学家

截止到目前

他也是唯一一位

荣获此奖项的亚洲科学家

何为正确的选择?

谈及“何为正确的选择”时

傅廷栋表示

判断一个选择是否正确

首先要考虑做出的选择

是否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其次要考虑环境

即有没有条件支持自己的选择

第三个是得考虑“需要”

这个选择是对家庭发展的需要?

是对事业发展的需要?

还是对国家发展的需要?

如果这几个方面考虑到

可能就比较靠谱

何以坚持选择?

当时,从事农业研究是一件艰苦的事

但傅廷栋却乐在其中

他说:

“每当想到自己是在

为国家、为农民做研究,

每当看到农民种植了

自己研发的品种并得到收益时

我的心情就十分愉悦。

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是我不断向前的动力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