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苹,岑巩县平庄镇师兆村人。30多年逐梦前行,执槌创作,潜心专研,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木雕艺术天地。
近日,当笔者来到平庄镇师兆村吴光苹的家中时,只见他一手拿木槌、一手持刻刀,正专心致志地在木板上雕刻。他双目炯炯有神,用木槌敲击着刻刀,刻刀所至,木屑翻落,栩栩如生的一个个花鸟在他的精心雕琢下逐渐显现。
30多年来,吴光苹便是这样日复一日,一锤一敲间,把自己的美好时光驻扎在木雕艺术上。
“细算起来,今年是我追梦的第32个年头了。”吴光苹自豪地告诉笔者:“18岁那年我就雕刻了一辆别样的‘三轮车’,那是我的第一件作品,可以载人的哟!”
在岑巩当地,受千年思州历史文化的影响,居民家中的桌椅、衣橱家居及宗祠的门窗匾额、檐廊承柱上,都可以看到木雕的身影。吴光苹所制作的木雕作品,既有手中把玩的摆件,也有长达四五米的木雕通花,大部分供应于传统民居的装饰所用。
谈起如何与木雕结缘,吴光苹讲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小时家庭十分贫困,以至于他小学毕业就辍学出来赚钱养家。“因为没知识、没技能,刚踏出校门的时候,就跟着叔伯们做起了泥水工。”吴光苹说:“我的雕刻梦一直都在,热情从来未减。”
“我对雕刻技艺可以说是痴迷,更是上瘾。”吴光苹说,只要有空我都会往街上跑,偷偷学艺。慢慢地,就简单地会做一些桌椅、衣橱家居等。但是我总觉得自己懂得太少,想学到更多地技艺,于是我搜集木雕方面的书籍不断学习,专研雕刻艺术。就这样,我凭着对木雕的热爱,一干就是20多年。
直到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光苹在赶往贵阳花溪做工的时候,刚好遇上当地知名木雕师傅在现场创作木雕,他一下子就被林师傅高超的技艺吸引住了。
回家后,他便与家人商量,简单收拾行囊就来到贵阳四处拜师学艺,开启了木雕工艺创作生涯。
“刚开始的时候从基础学起,有时一个小动作就要练上千百遍,通常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吴光苹说,前些年没有抖音这个软件,学习起来很困难,我都是全靠灵感,电话请教老师傅,一次次练习、一次次改善,直到做到逼真。
回忆起拜师学艺的时光,吴光苹直言很艰辛,刻刀磨破手是家常便饭。靠着踏踏实实的努力练习,吴光苹经过4年的学习便学成出师,承接各类木雕工程得心应手,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木雕艺术天地。
“我的木雕造型精美、价格合理,找上门的人也越来越多。”吴光苹说:“前两天,有个客户刚定了两台价值12000元的茶几,下个月就要交货,我的作品能走进千家万户,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
多年来,吴光苹积累了丰富的木雕艺术创作经验,娴熟地掌握了通雕、圆雕、浮雕等各类技艺手法。他的作品内涵丰富,涉及人物、动物、花鸟等各种题材。据他介绍,一件完整的木雕作品雕刻过程十分繁琐,设计、画图、选原材料,这些前期工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有时候,为了选到一块合适的木头,我跑上千里到周边省市寻找。请挖机、人工到大山里搬运心仪的木料,这些都是苦力活。”吴光苹介绍,真正进行雕刻的时候,更是刀刀花功夫,尤其是镂空技艺,这种活机器是干不了的,只能凭借手工,慢工细活一刀一刀雕刻出来。
更难得的是,吴光苹善于将现代思想理念与传统文化艺术结合创新创作,在精益求精的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木雕是个辛苦的手作行当,很多来学艺的年轻人都没能坚持下去。”吴光苹说,其实木雕是一项鲜活的传统技艺,我希望更多年轻人可以参与到这项传统技艺的传承事业中来,将木雕技艺发扬光大。有梦就要去追,再苦再难,都要坚持心中所爱,这样我们的梦想才会实现。
哈力木别克·库赛因,1981年出生于新疆伊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哈萨克族艺术家。他以其独特的油画和根雕作品,在中国乃至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哈力木别克自幼对绘画充满......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
世界读书日这天,在与长沙烈士公园为邻的乐之书店长沙一中店,读者们像往常一样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店内时不时传来翻书声,窗外一片翠绿。
26岁的肖瑶是桃源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2020年,大学毕业后的肖瑶回到家乡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创办“齐绘绣庄......
云南省腾冲市中和镇大村社区,黄爱玲用33载光阴生动诠释着“乡村医生”的真义。1975年出生于贫寒农家的她,曾因拮据放弃了卫校求学的机会,后以师承方式走上乡村医师......
村民们口中的“老莫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驻村第一书记莫日发。今年将退休的他,再次被乡亲们盛情挽留。而这样的场景,在2019年、202......
这几天,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的李宝峰正在策划创作大型木雕《英雄礼赞》,为争取自由、不畏生死的东北抗联将士画像。走进北安木雕艺术馆,一件件精雕细刻的木雕让人目不......
陕西渭南,深厚的文化资源孕育了当地璀璨多样的民间文化。在这一“非遗大市”,有这样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
绒花,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天津杨柳青尚氏绒喜花制作技艺是由北派绒花制作技艺传承演变而来。清朝时......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sjdc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