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采风活动,是响应中央领导同志号召,启动于2000年,运行21年之久,为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体验,宣传和促进新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由首都多家全国性新闻文化团体发起,由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承办,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大型文化成果展示展播系列活动。
 
内容详情 ————
采风聚焦
解善彪:以画为媒,他把家乡描绘得缤纷多彩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343天前 | 179 次浏览 | 分享到:
“青春,就要在基层一线闪闪发光。垛田农民画非遗传承,这条路我走定了!”活动现场,解善彪言语坚定。正如颁奖词写得那样:他立足乡土、以画为媒,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是传承发展垛田文化的青年先锋。

初见解善彪,黝黑皮肤、扎着辫子,略显沉默寡言。而当谈到农民画时,他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农民画给家乡带来了美感和改变,我愿意用手中的画笔,传承好这项非遗技艺,把家乡描绘得缤纷多彩。”虽是“90后”,但作为兴化市垛田农民画研究会副会长的他,已集全国乡村工匠、江苏省首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等多个荣誉于一身。前不久,解善彪获评江苏“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



就业还是创业?这是众多应届毕业生面临的选择。但美术专业出身的解善彪却做出了一个不同于常人的选择——支教。在河南汝州一家乡村小学,他遇到了大学素描老师,从而接触到创意墙绘创作。更重要的是,当他拿出画笔,在白纸上画出各种图案时,孩子们欢呼雀跃的场景让他觉得:手里的画笔,是有魔力的。


2013年,解善彪返乡创办画廊。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时,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接连好几个月没接到一笔单子,交完房租身上只剩3000元。凭借着对这个行业的热爱,解善彪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转机在四年后。彼时,老家垛田街道刚举办完首届“垛田杯”农民画大赛,兴化市垛田农民画研究会会长吴萍找到了解善彪,希望他能加入到垛田农民画创作队伍。“我是学素描和油画专业,讲究透视、构图等,而来源于生活的垛田农民画以原色主导,造型夸张,在构图上更是打破常规的透视,散发着垛上人家特有的乡土气息。”解善彪久经转型阵痛。第二年,兴化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垛田杯”第二届农民画大赛,解善彪创作的第一幅农民画作品《编织希望》获得了三等奖,“这也让我看到了创业路上的希望。”


在解善彪的画室,雨伞、抱枕、丝巾等垛田农民画衍生品琳琅满目;走出画室,水乡的桥、墙面,色彩浓烈的农民画构成了一道道亮丽风景线。垛田农民画界的老前辈李劲松认为,作为一项非遗技艺,创作手段单一化等因素,几乎都是呈现在纸上,制约着垛田农民画的发展。而解善彪在传承中创新,赋予了垛田农民画新的生命力。



“比如国家级非遗竹泓木船,是乡村振兴中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解善彪说,他们团队在船体上绘农民画,构成“非遗+非遗”的组合,既丰富了木船的非遗文化内涵,又借助木船销往全国各地,将垛田农民画带到千家万户。


在解善彪的带动下,垛田农民画渐渐走出“深闺”,走向全国:由他创作的农民画作品《砥砺前行》,入展由中宣部主办的“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展”;2019澳门国际文化艺术品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上,扇子、环保袋子、竹笔筒等10余种垛田农民画衍生品深受好评。


“乡村振兴,青年要走在最前线。”作为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这些年来,解善彪把更多精力放在了非遗传承、带动乡土人才回乡上。如今,他的创作团队里,10多人被评为“乡村振兴技艺师”。徒弟吴洋说,师傅总是言传身教,让他明白“非遗传承有技更要有道”的道理。



“带着牛仔帽与墨镜,挥动笔墨,那个场景与墙上的画面相映衬,也让我感受到了农民画的魅力。”跟随解善彪学习多年的万元媛,最喜欢的就是写生课堂,到农村、田野,体验劳动生活,感受优秀农耕文化的魅力和美丽乡村的风采。像这样的写生课堂,每年有3000多人次参加。在解善彪的助力下,省特色田园乡村盐北村注册成立文旅公司,实现文创用品和农副产品年销售额180多万元,带动了一批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青春,就要在基层一线闪闪发光。垛田农民画非遗传承,这条路我走定了!”活动现场,解善彪言语坚定。正如颁奖词写得那样:他立足乡土、以画为媒,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是传承发展垛田文化的青年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