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采风活动,是响应中央领导同志号召,启动于2000年,运行21年之久,为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体验,宣传和促进新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由首都多家全国性新闻文化团体发起,由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承办,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大型文化成果展示展播系列活动。
 
内容详情 ————
采风聚焦
漳州日安堂第五代传人之一周团生——应邀参加2023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
来源: | 作者:杨秀芳 | 发布时间: 755天前 | 709 次浏览 | 分享到:
周团生,男,汉族,中医专长医师,1951年出生于漳州市角美镇。1969年8月,响应政府号召,进入赤脚医生队伍,师拜漳州市中医世家花云洲(漳州市角美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漳州日安堂“正骨疗法”第四代传人)。在花老师的指导下,从一个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现在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漳州日安堂“正骨疗法”第五代传人之一,2021年获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

2023年4月10日上午,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指导,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分会、亿央网等联合主办,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承办的2023中医药传承发展论坛在北京星光影视园成功举办。


 

周团生,男,汉族,中医专长医师,1951年出生于漳州市角美镇。1969年8月,响应政府号召,进入赤脚医生队伍,师拜漳州市中医世家花云洲(漳州市角美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漳州日安堂“正骨疗法”第四代传人)。在花老师的指导下,从一个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现在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漳州日安堂“正骨疗法”第五代传人之一,2021年获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


本人行医至今53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外科(如带状疱疹、烧伤)有独到疗效。在当地是家喻户晓的“周医生”。

 

 

本次论坛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精神及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展示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创新与发展,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竞争力为目标。


 

以“跨越疫情 创新发展”为主题,汇聚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和国内中医药界的国医大师、院士、卫生健康事业的专家以及青年学者、中医药非遗传承人等,分别通过线上主旨报告、主题发言、专题讲座和线下圆桌论坛、电视对话、专家义诊等多种形式,共同助力为中医药产业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段洣毅、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张凤楼、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创新分会会长李赤泉、秘书长苏宝塍、副秘书长吉锋、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董事长姚小飞等出席会议,在会议开幕式后,分别做了“践行使命担当,助力健康中国”“后疫情时代下的中医药产业社会责任与实践”“大责任与新未来”等主题演讲。


 

主会场主题演讲完毕后,会议分论坛举行,分论坛分为“中医药守正创新”“药食同源健康产业“中药新药产业化发展”“中医药非遗传承创新”等四个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参会代表分别就分论坛的会议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在分论坛举行的同时,论坛主会场同期举办的“有温度的品牌展”和“医医到来电视会客厅”也吸引了众多的参会者。在品牌展上,众多在中医药传承发展方面做出贡献的优秀产品,争相展示自己在创新力和产品力方面的领先成就。在电视会客厅中,众多优秀的中医药方面的实践者和创新者在镜头前,就自己领域的创新成就叙述解说,组委会将就这些优秀内容剪辑制作成电视专题纪录片,制作播出,宣传推广。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漳州日安堂“正骨疗法”第五代传人之一周团生——应邀参加2023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活动中荣获中医药传承创新人物荣誉称号!


在会议最后,组委会公布了征集《数字中医健康管理师培训及认证规程》参编单位的正式通知。疫情之后,中医药行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为了全面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规范化发展,本届组委会特别聘请我国中医药行业的院士专家领衔立项,起草制定中医药领域的系列团体标准,为规范行业门槛,促进健康发展添砖加瓦。本次论坛面向中医药领域征集参编单位,得到了参会代表的积极响应。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成立于1988年,是以团结国内外科学家、教育家、金融家、企业家、实业家、管理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经济合作,振兴中华,实现“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为目标的国家一级社团。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是以在2000年由多家国家一级协会发起的经过多年发展,赢得了大量社会美誉和良好口碑的世纪大采风活动为主体,经过深化改革成立的集团公司,拥有包括“世纪大采风”在内的于正式注册的多个文化品牌,集团多年来致力于整合文化资本和传媒资源,采集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播贡献力量。


  • 07 2025-05

    用画笔和根雕诠释艺术之美

    哈力木别克·库赛因,1981年出生于新疆伊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哈萨克族艺术家。他以其独特的油画和根雕作品,在中国乃至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哈力木别克自幼对绘画充满......

  • 25 2025-04

    起舞天山下的江淮少年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

  • 25 2025-04

    湖南乐之书店:“千店千面”的城市文化新空......

    世界读书日这天,在与长沙烈士公园为邻的乐之书店长沙一中店,读者们像往常一样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店内时不时传来翻书声,窗外一片翠绿。

  • 21 2025-04

    绣娘肖瑶:用青春焕新家乡非遗

    26岁的肖瑶是桃源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2020年,大学毕业后的肖瑶回到家乡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创办“齐绘绣庄......

  • 21 2025-04

    山村健康守护人:33年干好一件事

    云南省腾冲市中和镇大村社区,黄爱玲用33载光阴生动诠释着“乡村医生”的真义。1975年出生于贫寒农家的她,曾因拮据放弃了卫校求学的机会,后以师承方式走上乡村医师......

  • 15 2025-04

    十年驻村路 山村换新颜——记广西桂林全州......

    村民们口中的“老莫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驻村第一书记莫日发。今年将退休的他,再次被乡亲们盛情挽留。而这样的场景,在2019年、202......

  • 03 2025-04

    从非遗到文创 木雕“守”艺人闯市场

     这几天,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的李宝峰正在策划创作大型木雕《英雄礼赞》,为争取自由、不畏生死的东北抗联将士画像。走进北安木雕艺术馆,一件件精雕细刻的木雕让人目不......

  • 03 2025-04

    田建:当好“非遗大市”的非遗守护人和破圈......

    陕西渭南,深厚的文化资源孕育了当地璀璨多样的民间文化。在这一“非遗大市”,有这样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

  • 03 2025-04

    苏秀兰 让绒喜花为现代生活增色

    绒花,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天津杨柳青尚氏绒喜花制作技艺是由北派绒花制作技艺传承演变而来。清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