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荒山开道,发展油茶产业,见证了一名退役军人的闯劲干劲与坚毅果敢,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天马镇党委书记吴钦明说,“拓荒人”就是要敢为人先,杨宗华10余年的坚守,最终让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初冬时节,走进贵州省岑巩县天马镇白岩坪村千亩油茶示范基地,郁郁葱葱的油茶林随风起舞,硕果满枝,30余位村民来回穿梭其间,有说有笑,忙着采摘油茶果。


“油茶除草、施肥、采摘,套种南瓜、采摘南瓜、黄精管护,这些手上活我都会来,10块钱一个小时,一天能挣100块钱,既能照顾家,又能补贴家用。”村民黄孝菊感叹道,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如今已成了环境优美的“绿色银行”,在这里务工,仿佛每天都在逛公园。




谈起这片油茶示范基地,还得从62岁的“拓荒人”杨宗华说起,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一名党员的他,一心想为村里产业发展做点什么。经过多方考察,2011年,他把眼光瞄准了村里成片闲置的荒山,开始挨家挨户发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展油茶产业。在他的带动下,村党支部积极协调,村民们纷纷以林地流转、油茶林入股等方式抱团发展,2018年,成立了以发展油茶产业为主的山里途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组织方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
油茶是一种能长效的经济树种,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盛产期可达80年以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对群众增收致富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发展油茶的困难在于前期收益少,全靠套种来获得收益,林下套种“以短养长”立体种植模式,可以极大的缓解土地租金和油茶管护压力。
“村级合作社在这里套种了黄精500亩,虽然今年油茶果只采摘了3万多斤,但我自己套种的300亩南瓜采摘了70多万斤,获得毛收入70多万元。”杨宗华认真的算着经济账,经过今年的极端干旱季,油茶树积蓄的养分将在来年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预计明年能采摘油茶鲜果100吨以上。
“向荒山开道,发展油茶产业,见证了一名退役军人的闯劲干劲与坚毅果敢,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天马镇党委书记吴钦明说,“拓荒人”就是要敢为人先,杨宗华10余年的坚守,最终让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近年来,天马镇积极发挥退役军人优势,目前,该镇退役军人在村任职4人,带头发展产业11人,他们正在各自领域当标兵、打头阵,开启乡村振兴“拓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