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采风活动,是响应中央领导同志号召,启动于2000年,运行21年之久,为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体验,宣传和促进新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由首都多家全国性新闻文化团体发起,由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承办,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大型文化成果展示展播系列活动。
 
内容详情 ————
采风聚焦
扎根深山致力壶天石羊养殖保种事业—— 余党清:十年喂出品牌羊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911天前 | 546 次浏览 | 分享到:
余党清,1975年生,江西临川人,中共党员,湘乡市绿生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2011年,与丈夫刘国平放弃百万年薪返乡创业,带动当地百余农户增收,养殖的壶天石羊获“亚洲(香港)农产品展金奖”,并成功申报国家农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双地理标志产品,个人荣获湘潭市三八红旗手、湘潭市优秀乡土人才、中国农村创新创业大赛湘潭赛区一等奖等荣誉。

余党清,1975年生,江西临川人,中共党员,湘乡市绿生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2011年,与丈夫刘国平放弃百万年薪返乡创业,带动当地百余农户增收,养殖的壶天石羊获“亚洲(香港)农产品展金奖”,并成功申报国家农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双地理标志产品,个人荣获湘潭市三八红旗手、湘潭市优秀乡土人才、中国农村创新创业大赛湘潭赛区一等奖等荣誉。

在湘乡市翻江镇菖蒲塘村九仙女山这个远离城市的地方,余党清和丈夫刘国平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10年时间,将有1000多年养殖历史的壶天石羊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让沉寂多年的壶天石羊品牌再次走红。

初进大山

——“第一次去大山,感觉路特别漫长”

进大山前,余党清夫妇都是都市“白领”,生活优渥。2011年,考虑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辞职回到了湘乡市翻江老家,承包了当地千亩山林,开始创业。

九仙女山与湘乡市月山镇比邻,海拔700多米,这里到镇上有13公里山路,再到湘乡市区还有45公里。在余党清、刘国平夫妇来之前,山里只有一户人家。

由于地方偏远,坡高路险,不要说网络,连水电都没通。“方圆几公里见不到人……”余党清说,第一次去九仙女山,感觉路特别漫长,好像怎么走也走不到头。

虽然有思想准备,但等她和丈夫到达山顶,看到四周凄凉的环境时,心还是凉了半截。

重返大山

——“这辈子把十辈子的苦都吃了”

夫妻俩创业遇到的第一道关卡,便是路。

余党清告诉我们,九仙女山虽然山林资源丰富,但荒山野岭根本无路可走。为此,他们不得不修一条进山公路,以打开与外界联系的通道。

然而,请谁修?怎么修?“我们找了很多公司,大家以各种方式推辞,都不敢挣这‘要命’的钱。”无奈之下,余党清和刘国平只好全家“总动员”,硬是在深山间开出了一条2公里长的裸石公路。

修路期间,刘国平还自学了拖拉机,像蚂蚁搬家一样,一趟又一趟往山上运水泥、砖块、木材。一次下山途中,拖拉机刹车突然失灵,所幸他反应快,否则连人带车滚下了山崖。

余党清夫妇的执着感染了很多人。当地政府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仍支持经费帮他们拓宽裸石路,修建水泥路。

有了大家的支持,余党清等人干劲更足了。继种植500多亩油茶林后,他们又着手养殖壶天石羊,发誓要为这个优良地方山羊遗传资源“正名”。

“这辈子把十辈子的苦都吃了。”余党清笑着将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伸到我们面前。由于长期和锄头、镰刀等工具打交道,她的手坚硬粗糙,像是长了一层厚厚的“盔甲”。

“砍树、拌灰、搬砖……这些以前没干过的苦力活都干了个遍。”

“每天从早忙到晚,没有节假日的概念。”

“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下山。”

“没有人交流,也没有任何文化娱乐活动,工人回去后,山里空荡荡的,就剩我俩。”

“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说,我一下子老了10岁。”

……

“从繁华都市来到凄冷荒山,落差太大了。”余党清说,“人家期盼放长假、过春节,我们却很怕。有时孤独真会让人心里生病。”

既来之,则安之。怀揣梦想和激情的余党清和丈夫刘国平,克服种种困难和不便,他们一边开展油茶林新型种植高产技术研究和攻关,带头成立油茶林种植专业合作社;一边苦学壶天石羊养殖技术,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独特品种。

苦熬6年,夫妻俩终于迎来了阶段性成果。

2016年5月,余党清带着她养殖的壶天石羊,第一次走出大山,参加湘潭市妇联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紧接着,她得到了去香港参加亚洲(香港)农产品展的机会。正是在这次展会上,她养殖的壶天石羊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一举斩获亚洲(香港)农产品展金奖。

留在大山

——“在这里追梦,我很充实、幸福”

香港之行,给了余党清莫大的鼓舞。

为了更好地研究、发扬壶天石羊品牌,她和丈夫多方奔走,邀请专家组建科研队伍,自掏腰包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成立湘乡市壶天石山羊养殖协会,推动壶天石羊养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三四年筹备,2021年6月,壶天石羊被授予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同年12月,壶天石羊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有了亚洲(香港)农产品展金奖,国家农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双地理标志加持,壶天石羊一时声名鹊起。同时,壶天石山羊养殖协会规模也不断扩大,如今存栏规模达5万只,年产值1.2亿元。

余党清介绍,由于长期粗放管理,壶天石羊近亲繁殖,导致后代弱小。加之外来品种的引入,造成壶天石羊杂化甚至被淘汰宰杀,严重破坏了纯种壶天石羊群体的繁殖和壮大。

今年6月,经过深思熟虑,她和丈夫将这些年养羊攒下的全部积蓄投入到壶天石羊保种场建设中,主动承担起壶天石羊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重任。

“我的羊吃山中百草,喝山泉水,运动量足够,脂肪少、膻味小、蛋白质高、富含微量元素和15种氨基酸。”余党清说,羊儿白天漫步山野、吃饱喝足,傍晚主动归圈、休养生息,只只体格健壮、毛色发亮,让她很欣慰。

欣慰的同时,余党清内心也会有挣扎的时候。如面对小儿子“除了石羊,没有一个伙伴能陪我玩”的吐槽,她只能选择沉默。

“我们考虑过把他(指小儿子)送到更好的地方去读书,但鱼和熊掌无法兼得,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理解我们吧。”余党清无奈地说。

眼下,在各方关心下,壶天石羊保种场建设进展顺利。项目建成后,可满足6000至8000只种羊饲养需求,并为3个扩繁场提供种苗,实现年出栏商品羊10万只的目标。

对于未来,余党清有着更高的追求目标。她告诉我们,未来5年,她计划将承包的几千亩山林打造成集生态养殖、休闲观光、体验农场、登山露营为一体的立体式休闲农场。同时,利用当地山地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壶天石羊,带动羊肉深加工、特色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

送我们下山时,看着山坡上跃动的黑“精灵”,余党清的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在这里追梦,我很充实、幸福。”她脱口而出。


  • 07 2025-05

    用画笔和根雕诠释艺术之美

    哈力木别克·库赛因,1981年出生于新疆伊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哈萨克族艺术家。他以其独特的油画和根雕作品,在中国乃至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哈力木别克自幼对绘画充满......

  • 25 2025-04

    起舞天山下的江淮少年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

  • 25 2025-04

    湖南乐之书店:“千店千面”的城市文化新空......

    世界读书日这天,在与长沙烈士公园为邻的乐之书店长沙一中店,读者们像往常一样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店内时不时传来翻书声,窗外一片翠绿。

  • 21 2025-04

    绣娘肖瑶:用青春焕新家乡非遗

    26岁的肖瑶是桃源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2020年,大学毕业后的肖瑶回到家乡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创办“齐绘绣庄......

  • 21 2025-04

    山村健康守护人:33年干好一件事

    云南省腾冲市中和镇大村社区,黄爱玲用33载光阴生动诠释着“乡村医生”的真义。1975年出生于贫寒农家的她,曾因拮据放弃了卫校求学的机会,后以师承方式走上乡村医师......

  • 15 2025-04

    十年驻村路 山村换新颜——记广西桂林全州......

    村民们口中的“老莫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驻村第一书记莫日发。今年将退休的他,再次被乡亲们盛情挽留。而这样的场景,在2019年、202......

  • 03 2025-04

    从非遗到文创 木雕“守”艺人闯市场

     这几天,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的李宝峰正在策划创作大型木雕《英雄礼赞》,为争取自由、不畏生死的东北抗联将士画像。走进北安木雕艺术馆,一件件精雕细刻的木雕让人目不......

  • 03 2025-04

    田建:当好“非遗大市”的非遗守护人和破圈......

    陕西渭南,深厚的文化资源孕育了当地璀璨多样的民间文化。在这一“非遗大市”,有这样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

  • 03 2025-04

    苏秀兰 让绒喜花为现代生活增色

    绒花,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天津杨柳青尚氏绒喜花制作技艺是由北派绒花制作技艺传承演变而来。清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