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采风活动,是响应中央领导同志号召,启动于2000年,运行21年之久,为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体验,宣传和促进新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由首都多家全国性新闻文化团体发起,由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承办,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大型文化成果展示展播系列活动。
 
内容详情 ————
采风聚焦
王舸:我为什么而舞?
来源:新华社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555天前 | 287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品始终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王舸志在“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着力于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在重大题材创作中,敢于冲破简单构建戏剧冲突的模式,注重人性的深层探索与创新表达,追求对历史、人物的“高级讲述”。

“我感到,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做到以德为先。作为艺术工作者,要以道德为根基,探求永无止境的艺术。”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一级导演王舸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不久前,他获得“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一级导演王舸和他创作的舞剧《旗帜》剧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舸1975年出生于四川自贡,2000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热爱、探索、创新,支撑着他一路走来,从一个出色舞者成为一名优秀舞蹈编导。


“我的每一次创作,都源于现实生活的感知。”王舸介绍,当年在武汉体验生活,其下榻酒店附近一对卖早餐的下岗夫妇引起他的关注,从他们日复一日的忙碌、迎送、拾掇中,他捕捉到一种特别的乐观精神与生活美感,充溢武汉人生活原味的舞蹈作品《过早》由此诞生;10多年前,面对日渐老去的父亲,伤怀之时,他思考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社会现象,编创了舞蹈作品《父亲》,寄托对父母的思念,唤起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爱……


王舸编创的舞蹈作品《过早》和《父亲》,以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现象引发观众共鸣。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舞蹈要关注生活,要用真善美与观众共情。”王舸解读其“用生活来编舞”所产生的社会反响,坚信生活、情怀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这些年,无论创作、演出多么紧张,王舸坚持参加中国文联、中国舞协组织的采风创作活动,每一次采风都有新发现,都有新作品问世。


“作品始终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王舸志在“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着力于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在重大题材创作中,敢于冲破简单构建戏剧冲突的模式,注重人性的深层探索与创新表达,追求对历史、人物的“高级讲述”。


表现几代人不畏艰险修建青藏铁路壮举的舞剧《天路》。新华社记者蔺以光摄


“在创作舞剧《大禹》时,我把大禹从神坛上‘请’下来,还原他有血有肉的父亲形象;舞剧《天路》中的铁道兵卢天,在修建青藏铁路时,他和年轻的战友一样,有着青春的躁动、去留的抉择、亲情的考验,如此纯真、鲜活的生命,牺牲高原,令人震撼;舞剧《旗帜》以1927年广州起义为背景,我们着重表现起义间隙,烈士们对家庭、亲情、战友情的感念和思考,当这些有血有肉的年轻人以生命履行信仰、慷慨赴死时,体现出特别的崇高感和精神力量……”


王舸创作的舞剧《旗帜》《五星出东方》剧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国妈妈》《父亲》《烈火中永生》《红高粱》《大禹》《天路》《歌唱祖国》《旗帜》《五星出东方》……王舸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题材丰富、创意独特、风格鲜明、思想深刻的舞蹈作品,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荷花奖”等奖项。


“这些跨越古今、表现英雄人物或寻常百姓的作品,都传递着时代的精神。”王舸说。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为庆祝建党百年创作舞剧《歌唱祖国》的经历尤为难忘,舞剧以作曲家王莘创作《歌唱祖国》的心路历程为题材,表现其深挚感人的家国情怀。


王舸为建党百年创作的舞剧《歌唱祖国》剧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莘先生说过,他一生只写了两首歌曲,一首是用音符谱写的《歌唱祖国》,一首是用心灵谱写的《歌唱祖国》。从这位人民艺术家身上,我真正看到了什么是初心,激励着我的艺术创作。”


生活中的王舸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他觉得,能够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幸运且幸福;能够在舞剧艺术创作上展示才华、实现梦想,首先要感恩这个时代。


“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让越来越多观众走进剧场,中国舞剧拥有很好的市场;这些年,中国国家艺术基金在扶持艺术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舞剧创作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中国舞蹈人拥有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王舸在舞剧《旗帜》排练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舸表示,自己正处于最好的创作年龄,如何培养更多年轻后继人才,如何运用舞蹈语汇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是自己最大的思考,也是自己的努力方向。

“我为什么而舞?为谁而舞?用舞蹈表现什么?向世界传达什么?我经常这样问自己。”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