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采风活动,是响应中央领导同志号召,启动于2000年,运行21年之久,为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体验,宣传和促进新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由首都多家全国性新闻文化团体发起,由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承办,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大型文化成果展示展播系列活动。
 
内容详情 ————
采风聚焦
李双举:我要一辈子当好人,做好事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1032天前 | 1201 次浏览 | 分享到:
残疾人是值得同情的一个群体,受制于身体条件,他们收入普遍较低,同时,由于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造成了他们很多人很自卑,不愿意敞开心扉,与人交流。这些年来,李双举每年组织威海的盲人朋友春游,摘樱桃,逛景点,让他们走出家门,走进自然,让他们像健全人一样享受生活。


李双举,男,1959年7月出生,威海市环翠楼商圈思源党支部书记,双举海参专卖店总经理。他以诚信经营筑牢品牌之基,以感恩之心投入公益事业;把员工当家人,开业以来没有一个员工离职;把学习当习惯,用传统文化精髓滋养品牌。连续24年助学,3000多名孩子受益;把残疾人当朋友,带领他们春游,走进大自然;疫情期间,为援鄂医护人员和家人送去价值20多万元的海参。


“我要一辈子当好人,做好事!”李双举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不忘初心,诚信经营


海参属于高档营养品,有的经营者随意添加各种成分,想方设法给海参“增重”,有的经营者以次充好、掺杂使假。李双举对这种行为坚决抵制,坚守诚信经营,以质量赢得客户的信任。


济南的一位客户订购了三斤海参,海参发出去几天后客户却表示没有收到。经过店员自查,海参在快递发出的第二天就已经签收,联系客户后又经过查找,原来几天前海参已经被他的司机查收,并放在了汽车后备箱一直忘记拿出,待到发现时包装内的冰已经化了。尽管客户表示这是自己的问题,但李双举得知后,马上安排员工进行补寄,“宁可咱们自己受委屈,也不让客户受一点损失。”当客户收到价值15000元的补寄海参时,又感动又欣喜。


李双举严把“客户的严苛挑剔、职能部门的严格监管、自我的把关监督”三道关,所有海参都要通过进货委员会把关、委托权威机构化验并出具报告。曾经有顾客在电话中无意透露所买的一个海参有沙粒,干海参中的沙粒往往藏在肚子里,不泡发很难发现,于是,李双举决定留出这一部分损耗,总是称多一些。“其实有沙这种情况不太多见,但我们还是一直坚持这样做下去,让顾客买得放心。”此外,从双举海参店售出去的每一只海参,必须要将包装袋的重量去除,而且必须要对所有消费者实现“高秤儿”,绝对不能让消费者“吃半点儿亏”。


在双举海参,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消费者第一次进店不卖,非要让顾客先尝后买。在李双举看来,做生意的原则跟做人的原则一样,应不带内疚感经营,要卖货真价实的产品。“特别是威海刺参是威海的品牌,坚守自身品质,维护威海刺参品牌是双举海参义不容辞的责任。”


奉献爱心,扶弱助残


李双举是威海远遥村人,家里弟兄姊妹多,父亲又走得早,家庭生活非常艰苦。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早点挣钱养家,李双举小学没毕业就早早就踏入了社会,小小年纪就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李双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度过难关。这些情义,李双举都深深记在心里,并暗暗下定决心,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报恩,不但报答帮助过自己的人,也要报答社会,尽可能得帮助遇到困难的人。


 

残疾人是值得同情的一个群体,受制于身体条件,他们收入普遍较低,同时,由于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造成了他们很多人很自卑,不愿意敞开心扉,与人交流。这些年来,李双举每年组织威海的盲人朋友春游,摘樱桃,逛景点,让他们走出家门,走进自然,让他们像健全人一样享受生活。


李双举还帮助了一批顽强创业的智力残疾青年。他们来自白手杖公益石磨艾坊,共有12人。他们通过制作艾绒产品,依靠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2019年的“七一”前夕,李双举来到威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参观了石磨艾坊加工车间和成品展示厅,被他们的精神所打动,一次性购买了1000份石磨艾坊的手工制品,来支持这群特殊的创业者。当李双举得知这12个孩子有参加升国旗仪式的梦想时,当即决定竭尽全力帮助这群孩子们实现“升旗梦”。在威海十中刘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孩子们不但完成了梦想,他们的圆梦过程还被拍成了MV,给他们留下永久的人生纪念。2019年10月9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视频登载在“学习强国”平台,被全国20余家知名网络媒体转载,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孩子们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付出真心  抗击疫情


做事不作秀,一直是李双举的宗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真情,付出真心。


疫情发生以来,李双举从新闻上看到,千千万万的医护工作者舍生忘死、抛家舍业奔向一线,脸上被口罩划出一道道伤痕,工作一天手套里能倒出汗水,他被彻底感动了,看着电视屏幕,经常不知不觉中流下感动的泪水。当时,各个小区还处在封闭管理时期,购物很不方便。李双举想到,援鄂医护人员在一线,家里的老人孩子怎么办?有没有人照顾,能不能吃上营养可口的饭菜?李双举坐不住了,打算给医护人员的家人们送去海参,家人们吃得有营养,保重好身体,一线的战士们就能全身心的投入战斗。


李双举把这个想法跟员工们说了后,大家都很支持。海参产品分很多档次,送就送最好的,因为,李双举觉得他们的奉献值得这最好的产品。当时小区封闭,进不去门,李双举要来地址之后,联系上家人,就把海参放在小区门口,让他们来取。威海市区之外的,李双举就委托快递公司给送到家中,有些医护人员家属收到海参之后,甚至不知道是谁送的。李双举说,“我们不图名,就是为了图个心安。”


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听到医护人员即将凯旋的消息,李双举激动地彻夜不眠。一是为国家迅速控制住疫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二是由衷地为医护人员们感到高兴,他们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与家人团圆了。这时,李双举又“冲动”了,决定给凯旋归来的英雄们送去海参,让他们滋补身体,早日回归岗位。这次,员工们的意见不一致,亲友们也劝他:受疫情影响店里几个月没开门,还养着这么多员工,只出不进,经济压力很大,送一次已经表达心意了,这次就没必要了。李双举的“倔脾气”又犯了,谁说也没用,还是最好的海参,还是一人一箱,送!就这样,李双举两次共送出去海参近50箱,货款价值20多万元。


在医护人员的精神感染下,李双举和他的员工也冲向抗疫一线,“只要抗疫需要,双举海参要人出人,要钱出钱”。李双举在第一时间以公司名义捐款11万元,同时发动公司全体员工和加盟商,捐款累计5万余元。在参加志愿服务时,李双举刚刚治疗好腰疾出院,医生多次叮嘱要注意休息,在说服家人后,他绑上护腰带,带领员工参与到社区卡点值岗、社区消毒等基层志愿服务工作,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深入社区为出行有困难的群众分发口罩、运送物资以及宣传普及抗疫知识。


坚守恒心  倾情助学


李双举常说,自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碰过壁也走过弯路,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李双举一直致力于捐资助学。1998年,李双举的生意有了起色,觉得有能力帮助别人了,从当年开始,资助了5个孩子。从2008年起,李双举每年至少资助200个孩子。到2022为止,李双举坚持助学已经25年了,为超过3000名学生发放助梦基金,助梦基金总金额累计超过200万元。



李双举从小吃过苦,也受过别人的帮助,对于孩子们的心理非常了解。孩子们是不是真的渴望获得捐助?他们会不会羞于提及曾被捐助过?联想到之前捐助时孩子们闪躲的眼神,李双举意识到,真正的梦想不需要别人的施舍,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可。因此,2008年开始,李双举不再当以捐助的名义帮助孩子,而是以圆梦的形式,助力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自从以圆梦的方式帮助学生后,李双举也发现孩子们更愿意将自己的梦想和内心的真实想法吐露出来,这说明他的转变是对的。从捐助到圆梦,李双举和他的员工们也从“助学者”变成“求学者”,让孩子们坦然接受这份礼物,助力他们的健康成长。


疫情期间,孩子们先是上网课,开学之后,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学校进不去。李双举想,这坚持20多年的善行义举不能断,于是他找到教育部门的领导,把学校的校长们请到一起,让他们把孩子们的助梦基金带回去。在每个信封里面,李双举让每个员工写下一段鼓励的话语,鼓励孩子们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保持良好学习习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每年春节员工家人聚会,李双举都会为每一个员工家庭发放一个1000元的慈善红包,再给他们留一个“春节作业”——把慈善金送给周围最需要帮助的人。这个习惯双举海参已坚持很多年了,李双举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也都“当好人做好事”,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获快乐。“我将坚持诚信经营,狠抓品牌,把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做强了,就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播撒更多的爱。”李双举表示。



  • 25 2025-04

    起舞天山下的江淮少年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

  • 25 2025-04

    湖南乐之书店:“千店千面”的城市文化新空......

    世界读书日这天,在与长沙烈士公园为邻的乐之书店长沙一中店,读者们像往常一样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店内时不时传来翻书声,窗外一片翠绿。

  • 21 2025-04

    绣娘肖瑶:用青春焕新家乡非遗

    26岁的肖瑶是桃源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2020年,大学毕业后的肖瑶回到家乡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创办“齐绘绣庄......

  • 21 2025-04

    山村健康守护人:33年干好一件事

    云南省腾冲市中和镇大村社区,黄爱玲用33载光阴生动诠释着“乡村医生”的真义。1975年出生于贫寒农家的她,曾因拮据放弃了卫校求学的机会,后以师承方式走上乡村医师......

  • 15 2025-04

    十年驻村路 山村换新颜——记广西桂林全州......

    村民们口中的“老莫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驻村第一书记莫日发。今年将退休的他,再次被乡亲们盛情挽留。而这样的场景,在2019年、202......

  • 03 2025-04

    从非遗到文创 木雕“守”艺人闯市场

     这几天,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的李宝峰正在策划创作大型木雕《英雄礼赞》,为争取自由、不畏生死的东北抗联将士画像。走进北安木雕艺术馆,一件件精雕细刻的木雕让人目不......

  • 03 2025-04

    田建:当好“非遗大市”的非遗守护人和破圈......

    陕西渭南,深厚的文化资源孕育了当地璀璨多样的民间文化。在这一“非遗大市”,有这样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

  • 03 2025-04

    苏秀兰 让绒喜花为现代生活增色

    绒花,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天津杨柳青尚氏绒喜花制作技艺是由北派绒花制作技艺传承演变而来。清朝时......

  • 24 2025-03

    助力数字经济 打造云原生界的“海底捞”

    在即日举行的青云科技媒体沟通会上,青云宣布QKCP企业级容器平台v3.2版本重磅升级。青云QingCloud 容器平台资深产品经理于爽介绍,QKCP(Qin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