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采风活动,是响应中央领导同志号召,启动于2000年,运行21年之久,为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体验,宣传和促进新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由首都多家全国性新闻文化团体发起,由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承办,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大型文化成果展示展播系列活动。
 
内容详情 ————
采风聚焦
张永明:把有限的研究资源用在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上
来源: | 作者:秘书处 | 发布时间: 1217天前 | 1143 次浏览 | 分享到:
张永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山东东岳集团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他是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0 年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 年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特别是含氟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功能膜材料研究,主持并圆满完成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张永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山东东岳集团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他是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0 年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 年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特别是含氟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功能膜材料研究,主持并圆满完成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0 多项,起草国家标准3 个,发表SCI 论文60 多篇,著《含氟功能材料》一部。

【匠心宣言】实体经济的质量靠科技的支撑。科技二字的含义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我们在研究人类共有知识的同时,也要强化高技术研究,把有限的研究资源用在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上面。

膜材料 大未来

张永明是20世纪我国恢复高考后的78级大学生。从本科就读化学系到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张永明的科研方向逐渐聚焦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是含氟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功能膜材料的研究。攻读博士期间,张永明逐渐了解到,膜材料对于国家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其研究的困难程度。作为中国第一个研究含氟膜材料的博士后,张永明有一种无形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当他决定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时,很多人投来质疑的目光。然而,张永明认为,万丈高楼也是一块一块砖垒起来的,“哪怕我只能做出一部分,也是对国家的一点贡献”。张永明带领他的团队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征战全氟离子膜这一庞大复杂技术体系的长征,历经12年的艰难险阻,取得了今日成就。

张永明所研究的含氟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功能膜材料是一种特殊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及诸多领域应用广泛。这种膜材料在离子的传导过程中能够产生电能,同时还能实现新物质的生成。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电化学电池中,实现了能源的转换、利用和高效制造,如燃料电池、锉电池、储能电池及大规模氯碱生产过程,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实,张永明真正开始接触含氟功能高分子材料要从我国的氯碱工业发展开始说起。氯碱工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支撑的GDP高达5.6万亿元。氯碱工业的核心装备是电解槽,电解槽的核心是全氟离子膜。此前我国所用的全氟离子膜100%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氯碱工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2000年开始接触氯碱工业用全氟离子膜研发的张永明深刻认识到这一核心技术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的特殊意义。于是,他只身开拓在这一研究领域中。从一个人到逐渐组建起自己的团队,再到与东岳集团组成产学研联合研发团队,张永明的事业迅速地成长与壮大。

2003 年7月,张永明怀着试试看的心情给东岳集团前总裁刘传奇打电话,谈了自己想与东岳合作搞离子膜研发的想法。令他没有想到是,第二天,东岳集团总裁和分管科研的副总裁就赶到了上海。他们热情邀请张永明去东岳集团搞离子膜研发和产业化。

10年攻关后,张永明终于迎来了这个项目的成功,国产离子膜问世,不但结束了国外长达30年的技术垄断,更为中国实现从氯碱大国到氯碱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我国氯碱工业发展的里程碑。然而,这10年中又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张永明相伴,他甚至很难讲出到底什么时候最艰辛,他说:“这就像唐僧去西天取经,哪一个妖怪消灭不了就过不去。这样大的一个系统工程,其复杂和艰辛难以描述。”

尽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张永明坦言,我国在这一领域与国外相比依旧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在特种高分子材料领域差距比较大。他希望能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推动带动国家整个含氟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发展,尽快缩短与国外的距离,甚至迎头赶上。当问及这个预期时间时,张永明信心满满地说:“我觉得,再有几年时间,我国含氟高分子材料领域大部分技术都会赶上国外水平。”

为了心中的这个宏愿,张永明依旧不知疲惫地奋战在领域前沿,他笑称自己每天都在冲锋,很难歇一歇。在他的生活中,“工作就是休闲,休闲就是工作”。他坦言,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在含氟功能膜材料上,书写民族腾飞与富强的美好未来。实体经济的质量靠科技的支撑,没有强大的科技能力,实体经济的强大是一句空话。科技二字的含义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在我国的科技水平、企业的研发能力较低的情况下,我国应当加强基于技术开发的基础理论研究。他要争分夺秒把有限的研究资源用在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上面。


  • 25 2025-04

    起舞天山下的江淮少年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

  • 25 2025-04

    湖南乐之书店:“千店千面”的城市文化新空......

    世界读书日这天,在与长沙烈士公园为邻的乐之书店长沙一中店,读者们像往常一样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店内时不时传来翻书声,窗外一片翠绿。

  • 21 2025-04

    绣娘肖瑶:用青春焕新家乡非遗

    26岁的肖瑶是桃源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2020年,大学毕业后的肖瑶回到家乡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创办“齐绘绣庄......

  • 21 2025-04

    山村健康守护人:33年干好一件事

    云南省腾冲市中和镇大村社区,黄爱玲用33载光阴生动诠释着“乡村医生”的真义。1975年出生于贫寒农家的她,曾因拮据放弃了卫校求学的机会,后以师承方式走上乡村医师......

  • 15 2025-04

    十年驻村路 山村换新颜——记广西桂林全州......

    村民们口中的“老莫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驻村第一书记莫日发。今年将退休的他,再次被乡亲们盛情挽留。而这样的场景,在2019年、202......

  • 03 2025-04

    从非遗到文创 木雕“守”艺人闯市场

     这几天,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的李宝峰正在策划创作大型木雕《英雄礼赞》,为争取自由、不畏生死的东北抗联将士画像。走进北安木雕艺术馆,一件件精雕细刻的木雕让人目不......

  • 03 2025-04

    田建:当好“非遗大市”的非遗守护人和破圈......

    陕西渭南,深厚的文化资源孕育了当地璀璨多样的民间文化。在这一“非遗大市”,有这样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

  • 03 2025-04

    苏秀兰 让绒喜花为现代生活增色

    绒花,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天津杨柳青尚氏绒喜花制作技艺是由北派绒花制作技艺传承演变而来。清朝时......

  • 24 2025-03

    助力数字经济 打造云原生界的“海底捞”

    在即日举行的青云科技媒体沟通会上,青云宣布QKCP企业级容器平台v3.2版本重磅升级。青云QingCloud 容器平台资深产品经理于爽介绍,QKCP(QingC......